(带4岁儿子骑行 川藏线背后的故事)

原创 919844625  2024-03-31 16:37  阅读 0 ° 次
摘要:

情感故事《带4岁儿子骑行 川藏线背后的故事》:可是我总是愿意相信,无用的风景,无用的困难,无用的经历,有一天会在小启天遇到真正的困难时,变得有用。前段时间,一则32岁单身奶爸带儿子骑行西藏的新闻冲上热

奶奶追了我们几百米,就为了给孩子一点吃的。当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,一直道谢,弯下腰才发现自己眼眶已经红了。

和小启天在一起很幸福,什么都跟着沾光。

什么才是“有用”呢?

很多人觉得带孩子来藏区骑行简直是天方夜谭,缺氧怎么办?感冒怎么办?高反怎么办?

其实只要功课做足,就不需要过于担心。

让我意外的是,这一路小启天状态特别好,没高反也没感冒,累了困了摔了,雨天不好走了,他一句也没抱怨过,一次也没哭过。

反而是我扁桃体发炎好几次,让小启天一直照顾着。

他常常为我加油,有时会剥一颗糖,塞到我嘴里:“有甜甜的味道,爸爸的病马上就好了。”

以前在家里不会有这样的感觉,遇到各种困难,我都会直接帮孩子挡掉,不让他有后顾之忧。

经过这一路我发现,小启天已经长成一个小小少年,学着为我遮风挡雨了,就像一对好哥们勇闯天涯。

说“勇闯”,真不是开玩笑。

我们遇到最危险的情况,是在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。当时我们父子俩被困在东达山垭口,一个叫做“生命禁区”的地方。

因为什么呢,其实那天我们急着赶路,如果下不了山就得住在山上,这太危险了,随时可能缺氧。

所以我俩从早上8点出发,中午随便吃了点鸡腿,垫巴垫巴肚子就一直在赶路。那天天气不好,大风加上海拔高气温低,我们小启天手脚特别冰凉。

给他戴手套,穿棉鞋也没什么用,我就知道他有点失温了。

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,如果继续下山,只会更危险。

我心一横,在垭口边支起帐篷,开始烧热水,来来回回给小启天手脚泡了七八遍,等他体温恢复正常才让他去睡觉。

我不敢睡,躺在旁边看小启天状态,一直到凌晨两点才敢闭上眼睛眯一会。

那天直播间里很多朋友让我很感动,陪着我们不肯睡觉。有人还哭了,因为担心我和小启天。

所以我一直和朋友们强调,如果没有户外经验千万不要学我,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,确实太危险。

这一路虽然有惊险,但美好的人和事也多。

经过怒江七十二拐的时候,我忙着在前面骑车,后座的小启天突然很激动地大叫:“爸爸,爸爸,是彩虹!好大的彩虹!”小手死死抓着我不肯松开。

我转过头,眼前的一幕到现在也没办法形容,两道彩虹横跨两座大山,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。

那个瞬间,好像所有的焦虑、烦恼、迷茫,都没那么重要了。什么困难都不是个事儿,只要小启天快乐。

我还记得小启天刚出生的时候,粉嘟嘟的脑袋,眼睛还没睁开就会用哭声压人,搞得我也快哭了,全身都在抖。

孩子长大真是一晃眼的事,他的每个成长瞬间我都想拍下来,等他再大点就指着照片告诉他:这是你4岁时和爸爸在拉萨,当时你因为追不上藏羚羊差点哭鼻子了……

我相信,成长是梦想重新绽放的声音。

这段时间我们收获了很多朋友的祝福,质疑当然也不少。

“这些对孩子有什么用呢?”

每个人都在关心有没有用,却从来不关心那些“无用”的东西。

可是我总是愿意相信,无用的风景,无用的困难,无用的经历,有一天会在小启天遇到真正的困难时,变得有用。

不是吗?

这一路我在小启天身上学到太多了,我一直以为是我在撑着孩子,没想到是孩子在默默支撑着我。

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,也更乐观。

生命经历了32个年头,直到30岁那年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

所以对小启天,我一点都不着急。

我想过,这个骑行计划是可以持续一辈子的事。现在小启天4岁,等他8岁时,10岁时,15岁时,每个成长阶段都“出走”一次。

然后我们一起骑车,一人一辆,一大一小。

等我老了,就是一老一小,这多好啊。

编辑写在最后:

多年后,当真正的困难摆在眼前,小启天或许会想起2021年夏天,他人生的第一次骑行。

或快乐或悲伤,都是他的生活,是属于他的记忆。

穿过山川晨雾,在怒江七十二拐看见彩虹挂天边,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挺过惊险一刻。

小小的身体开始学着与大山对话,与生命中的不可抗力对话,即便他还是摇摇晃晃的。

父亲深知自己没办法陪孩子走很远的路,但他会一遍遍鼓励:“小启天,加油,爸爸爱你。”

这就够了。

有时候,爱比自由重要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qqwi.cn/47718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919844625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